站内搜索:

关注|《童解字源》承“骨”至今 创新育人传文明

网站首页    学校特色    传统文化    关注|《童解字源》承“骨”至今 创新育人传文明

 

济南市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校,独立管理三年以来,竭力打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俊德文化。学校特别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发,重点研发了《童解字源》甲骨文特色校本课程,以及《童吟龙文》《童唱京韵》《童崇射艺》等8门“童”字系列校本课程,并充分发挥了其立德树人和文明传承的作用。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为帮助学生感受汉字演变之丰富、造型之奇美、渊源之深远,俊德实验学校从学生学习现状出发,将“汉字文化教育”确立为教育教学、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的结合点,成立了《童解字源》甲骨文特色课程研发小组,制定了研发方案。

学校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大量资料,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合作,追“骨”溯源:从最早的楔形文字到象形文字,再到甲骨文的演变历程中,研寻了136个字源,又从中甄选87个常用字源进行教学设计,编纂了一到三年级校本教材,研发了以甲骨文教学为源点的《童解字源》特色校本课程,普及“字源识字法”,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发展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操、传承灿烂文明。

《童解字源》从近千个校本课程中脱颖而出,荣获济南市2018年优秀单门校本课程。

IMG_257

         IMG_258

 

《童解字源》特色课程的研发实施,遵循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双翼育人”的特色模式,形成“双特色”,力求达到传承文明和立德树人的“双目标”。

学校将《童解字源》纳入总课程安排,一、二年级每周一课时,由语文老师授课。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的字源识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童解字源》识字的流程:趣识形象→探究字源→掌握音形义→扩展识字→ 爆破游戏。

开课3年以来,共授课近1500节,在校800余名学生受益其中。为普及甲骨教育和字源文化,学校在书法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多个学科中专门设计了融合甲骨文的教学内容。

《童解字源》特色校本课程实施,除课堂教学之外,还遵循“趣味性、直观性、科学性、学用结合”四原则,探索实践了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教育活动。如:部件大转盘、识字列车、我绘你猜、今昔对比,汉字进社区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效果,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好评。

    学校还将汉字起源发展文化及《童解字源》学生作品制作成长廊文化和层梯文化,师生时刻浸润在汉字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中。

 

IMG_261IMG_262

《童解字源》特色课程研发实施三年来,从教育教学效果和对外宣传交流方面均取得了显出成效。

    学生识字能力、思维能力得以发展,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得以培植。

    学校还迎接了省委“千人下基层”工作队、聊城国学小镇、青岛十三中,湖南广电总局、重庆巴南龙洲湾中学等校参观。受邀到浙江省常山县三所中小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优质课送课。2019年,在山东儒学发展促进会的邀请下,俊德实验学校参加了全国《第二届传承与创新大会及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型转化、创新性发展研讨会》。会上展示了《童解字源》课堂教学,介绍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工作创新的经验。

IMG_263IMG_264IMG_265IMG_268

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数以万计的中国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俊德实验学校《童解字源》甲骨文特色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创新了汉字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耕传统文化沃土,以《童解字源》为起点、再出发,为达立德树人、传承文明的教育目标不懈奋斗!

编辑:李晓康

审核:杜长敏

 

创建时间:2020-08-13 15:56
浏览量:0